首页 >1925年 > 3月19日 > 孙中山灵柩移送北京中央公园

孙中山灵柩移送北京中央公园

My Future 2020-03-19 09:23:10

孙中山灵柩移往中央公园
  1925年3月19日,孙中山灵柩移送北京中央公园。
  由于孙中山生前希望安葬于创建中华民国之地南京的紫金山,因此当时决定将灵柩暂厝于北京碧云寺塔室,以待将来。而碧云寺与孙中山,确曾有过一段渊源。1912年,孙中山第二次到京期间,曾由孔祥熙陪同游览过碧云寺,当时孙中山登上寺内的金刚宝座塔顶部平台,发现一株柏树的九个树枝被人用绳索缠绕、石块压迫,摧残成盆景模样。孙中山亲手解除绳索,搬开石块,并且告诫寺院僧人不要再摧残柏树。这株柏树,就是至今犹存的“九龙柏”。金刚宝座塔,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(1748年),共有三层,中层有一座题名为“灯在菩提”的石洞塔室。1925年3月19日至4月1日,孙中山灵柩在北京中央公园(即今中山公园)停灵公祭,这段时间有各界人士74万余人前往祭奠,4月2日,灵柩被暂厝于这座塔室保存。南京中山陵建成以后,1929年5月22日7时,宋庆龄率随员将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塔室移出,更换服装之后,改殓于由南京带来的德国制造的铜棺之中,替换下来的服装殓入原来的楠木棺,依然置入塔室,即今“孙中山先生衣冠冢”。孙中山铜棺在碧云寺普明妙觉殿(即今孙中山纪念堂)公祭三天之后,于5月26日凌晨举行了隆重的移灵仪式,灵柩在当年孙中山抵达北京下车的前门东车站运上火车,于1929年6月1日安葬在南京紫金山新建成的中山陵内。
  孙中山简介
  孙中山(1866年—1925年),名文,字载之,号日新,又号逸仙,幼名帝象,化名中山樵,常以中山为名。生于广东省香山县(今中山市)翠亨村的农民家庭。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,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。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,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,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,三民主义的倡导者,创立《五权宪法》。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,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”。
  1905年(清光绪三十一年)成立中国同盟会。1911年10月10日(清宣统三年)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,决定当天晚上起义。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(任期1912年1月1日——1912年4月1日)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,1929年6月1日,根据其生前遗愿,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。1940年,国民政府通令全国,尊称其为“中华民国国父”。
  孙中山著有《建国方略》、《建国大纲》、《三民主义》等。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,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《孙中山全集》,台北1969、1973、1985年出版的《国父全集》等。
 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,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,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,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。

日期选择

一周热门